情怀引领代表的是价值和趣味

"情怀"一词在《新华字典》里有四层意思:第一,心情;第二,情趣,兴致;第三,胸怀;第四,文学情致。这四层意思的共同点是都从感性的精神角度去描述和表达,并且有种非常文艺的意味。实际上,从词源和演绎的角度分析,自古以来,情怀更多地被用于文史哲的灵性范畴。

根据前面讲述过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通常,尤其是在过去,情怀所对应的至少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阶段。在这个阶段,想要自我实现的人要么已经超越了生理或者安全需要(不需要去考虑不存在的问题),要么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为发挥个人潜能而对生理和安全需要不管不顾,在追求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精神能量或者道德表现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从而起到一种引领和示范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自我实现的需求阶段。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有情怀的,只是这种情怀外在表现的明显程度不一样,或者所追求的领域不一样。

2015年出现的史上最牛的辞职申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蕴含了一个普通教师不甘于生活和生命的现状,内心充满对美好世界的好奇和探寻,向往诗和远方的情怀。所以,这封辞职申请一经传播,迅速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从而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和事件。当然,往小了说,如果你有任何登山的经验和经历,站在群山之巅眺望远方时,面对眼前或苍茫、或辽阔、或葱翠的景色,内心激荡、百感交集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等各种情绪,都可以算成是一种情怀。

当被用于营销领域时,情怀所对应的主要是价值观和趣味。这些价值观和趣味有时候具有普世性,有时候是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只能得到部分粉丝的认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情怀营销变成普遍性的营销手段和粉丝经济的出现以及移动互联时代口碑营销的发展直接相关。我们都知道营销界的山寨能力和一窝蜂的习惯,因此,这也是近年来"情怀"一词越来越泛滥和表现得很低级的原因。

比如,自从锤子手机大打情怀牌之后,所谓对"匠心"的追求变得到处都是,甚至有一些视频公众账号以每天一条的速度去阐述和表达营销人或者某些企业、品牌创始人的情怀,传统媒体的电视访谈节目尤其是经管类的人物采访也普遍聚焦企业家的情怀。一打开微信朋友圈,不断看到各种"我为什么放弃××去做××"的文章。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故事让情怀变成一个充满负面意义的词汇,不屑于此的人甚至提到"情怀"就会反感。

从内容营销的角度看,价值观层面的情怀往往可以表现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匠心坚持",或者用罗辑思维的说法叫"死磕"精神,表现为针对某个产品或细节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打磨,使对这个产品或细节的体验和功能达到极致;第二种是改变生活痛点的初心,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种种不如意和不舒服,有某些一直不为人知或者让人无能为力的缺陷,这时有一群英雄愿意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改变这种现状,比如"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第三种是各种励志价值观的组合,比如罗永浩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褚橙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等。

在情怀引领的操作层面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从小人物或底层人物的视角展开;另外一条就是不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情,比如大人物的小事情。以后一条路径被广为传播的就是"奥巴马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在国内,一些企业家热衷于跑马拉松,也多少有这个味道。

从前,我们吃的橙子就是橙子,买的玫瑰花就是玫瑰花,看的电影就是电影。可是今天有人会跟你说:这个橙子是由一位80多岁、充满人生坎坷的老人花了十年时间种出来的"励志橙";这朵玫瑰花代表着一生只爱这一个人;这部电影承载的是情怀,是青春,是一群人的共同回忆......

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拥"情怀"入怀,并为其埋单。我们这代人为什么这么需要情怀呢?

寻求情感连接

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大家不仅在乎产品的物理属性,还在乎产品的美感和情感归属。一个橙子,我们从商贩或商店里买了就买了,除了"等价交换"的商业行为,没有任何的连接点,更别提温情了。

铸造社交货币

我们买有情怀的大米、住有情怀的酒店、用有情怀的手机、发表有情怀的朋友圈心情,就是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一个没趣味、没格调的人,并且试图将自己的喜好作为社交货币,来打造一个看起来足够有情怀的世界。这种心理很微妙,但是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被无限放大了。

当情怀有了市场,自然会在商业上凸显其价值。如何打好"情怀"牌,一批批创业者已经开始试水了。

案例 Case

三个爸爸的情怀

2014年10月,三个爸爸儿童专用空气净化器在京东众筹创下国内首个千万级众筹纪录,这款产品也一炮而红。这个品牌的成功跟"情怀"两个字密不可分。三个爸爸刚决定创业就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其原因就是------投资人也是一个爸爸。

"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三个爸爸联合创始人戴赛鹰将产品背后的精神总结为爸爸精神------品牌经营的不是产品,而是父爱。他们发现,这种父亲对孩子的爱不但可以灌输到产品里,还可以灌输到传播里。

在新品发布会上,他们没有讲自己的产品有多优秀,而是将三个爸爸为了孩子而创业的故事娓娓道来。这种父母对孩子朴素的爱能够打动每一个人,这也是人们乐于参加众筹的情感起源。

powered by Gitbook该文件修订时间: 2019-05-17 13:39:28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